在石獅市鳳里街道大崙社區挺進路,矗立著一幢雄偉壯觀的華僑民居,包括主樓、護厝、迴向、庭院、圍牆等。該樓系旅菲華僑蔡義芳建於1949 年,主樓為雙層七開間四櫸頭,其建築規模之大、造型之美觀,實屬罕見。大樓既保留閩南民宅“ 皇宮起” 的傳統,又吸納西洋建築的風韻,可謂中西合璧的七開間洋樓。
據蔡義芳的女兒蔡秀蓮回憶,早期父親隨祖父到菲律賓謀生,1947 年,父親回家鄉建了這棟在當時轟動一時的“ 高樓” 。她和母親、哥哥在這棟房子裡生活了幾年,後也逐漸移民菲律賓。
小編了解到,雙層主樓坐西南朝東北,大樓外部牆體一層為雕琢的花崗條石堅砌,二層為紅色整幅拼花磚雕,紅白相襯,上下層次分明,美觀大方;層蓋呈硬山式兩面坡,屋脊平直,兩端歸尾有花鳥泥雕、油彩圖案。大樓正面兩畔建成角樓,亭閣映襯,凹凸彰顯,獨樹一幟;樓頂的閣樓外觀兩側及中央均雕刻了五角星,以表達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愛戴。整座大樓內外方柱、柱鬥柱珠、方梁、樓台、梯階和環梁基礎,均採用鋼筋水泥結構,堅固而且抗震度強。四周走廊上磚下石,厚朴持重;室內地板鋪設傳統的尺二紅磚,樑柱、門窗均以上等木料精工製作,門窗上有山水花鳥雕飾;中間鋪建一個石天井,二層天井四周築有欄杆護圍;正面對大門,你可以看見顯眼的“ 凌雲閣” 三個大字;上下走廊兩側留有廊門,正門左側廊門通護厝,右側廊門一層通巷道,二層通小陽台,大門兩側各放雙開門通向大陽台,空氣對流,光線充足。
據大崙村民介紹,由於這座樓在當時位於地勢最高之處,被當地村民稱為“ 最高樓” ,還曾作為傳遞消息的軍事要地和村委會辦公場所之用;且因其建築獨特,現在說起它,村民們還記憶猶新,津津樂道。
如今,蔡義芳的後裔都是高知識分子,居住在香港、美國。而目前這座樓租住著外來務工人員,住戶達一二十戶,人員多且雜,嚴重缺少管理、保護。當我們進去探訪時,裡面一片狼藉,令人傷感。
近日又聞,此次鎮中路南拓,義芳樓在拆遷的範圍之內,也就是說不久這村里的最高樓將消失在世人的視野裡,令人惋惜。(文/圖王秀婷李榮鑫)
文章內容來自︰
村里的最高楼——义芳楼即将消失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和人交往,要以誠相待,方能換取真摯的友誼。